景观小品走红,临沭柳编藤编产业成文旅“新宠”
景观小品走红,临沭柳编藤编产业成文旅“新宠”
景观小品走红,临沭柳编藤编产业成文旅“新宠”
2025-05-09 大众日报(dàzhòngrìbào) 07版
沂河新区:改革创新带来产业(chǎnyè)蝶变
□ 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杨珂 商尧
春末夏初的临沂沂河新区,塔吊林立、机械轰鸣,到处脉动着产业活力。山东安跃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峰每天都(dōu)要到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看看厂房(chǎngfáng)的建设进度,他说:“盼了太久了,等(děng)我们(wǒmen)在(zài)产业园里(lǐ)的新厂房建好,生产一张汽车脚垫需要跑两个厂区的经历即将结束。生产、销售、管理全链条都将在产业园进行,每年仅运费一项就能省不少钱。”不远处,金利液压智能化车间里,机械臂精准挥舞;格力电器(临沂)智能制造生产基地内,空调生产线(shēngchǎnxiàn)以日产1.3万台的节奏高速运转……这片496平方公里的土地,正以(zhèngyǐ)“求实创新”为笔,书写着传统制造业蝶变与新兴产业崛起的篇章。
“工业4.0”新(xīn)范本
走进格力电器(临沂)智能制造生产基地(jīdì),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着生产线的每一处细节。园区示意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园区的规划,总装车间居中,钣金—注塑等生产车间与各种库房分列四周,空中(kōngzhōng)物流环线将车间库房连为一体(liánwèiyītǐ)。生产车间的零部件经空中物流环线传送到总装生产线作业平台,机械臂将其组装好后运输至(zhì)成品仓库。这是(shì)格力全球第15个空调生产基地,也是国内北方规模最大的智能制造标杆项目。今年第一季度,基地生产空调32.5万套,产值4.79亿元,同比增长164%。基地的目标不仅(bùjǐn)是造空调,更是(gèngshì)打造“工业4.0”新范本。目前,基地集成工业机器人、智能仓储(cāngchǔ)和(hé)MES系统,从钣金冲压(chòngyā)到成品下线,全流程自动化率超90%。
“别小看机械臂(bì)的一个简单动作,精准安装背后是20年的技术沉淀。”基地工作人员介绍,格力自2003年自主研发智能机器人(jīqìrén),如今通过3D视觉检测系统迭代,已形成12种机器人矩阵,服务于不同(bùtóng)型号的空调生产。格力落地(luòdì)的背后,是沂河新区“百日攻坚”的护航。为将招商协议书尽快变为落地产业项目,沂河新区多管齐下:抓园区(yuánqū)建设(jiànshè),划定特色园区并推进(tuījìn)基础设施配套;抓项目攻坚,开展重点项目“百日攻坚”,实行领导帮包、专班推进、问题闭环解决;抓用地保障,开展闲置低效用地专项清理行动,为企业发展(fāzhǎn)(fāzhǎn)和项目落地提供空间载体;抓融资服务,提升(tíshēng)企业融资能力、降低融资成本,设立产业基金,实现重点产业基金全覆盖,以金融“活水”激活企业发展,助力项目落地,成为沂河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(zhòngyào)拼图。
当传统制造业加速转型,跨境(kuàjìng)电商的“新丝路”也在沂河新区悄然延伸。阿里巴巴全球(quánqiú)速卖通(临沂)跨境电商产业园内,全球订单数据在电子大屏上跃动(yuèdòng)如潮。“虽然这些商品卖到国外的单价和(hé)国内差不多,但是汇率的差异可以让我们国内的企业获得(huòdé)更丰厚的利润。”山东兰华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蔺天一指着(zhǐzhe)不断跳动的全球订单数据说。该产业园自去年12月31日开园以来,已成为临沂“商城(shāngchéng)国际化”战略的重要支点。作为北方第一个、全国第六个速卖通官方产业园,其定位清晰(qīngxī)——依托临沂五金(wǔjīn)、板材、仪表等产业带优势,整合培训孵化、供应链管理、国际物流、海外仓及金融支付等全链条服务,助力本土企业“组团出海(chūhǎi)”。
速卖通的落地,是沂河新区“商城国际化”战略的关键一步(yībù)。政府联合速卖通启动“新主体孵化计划”,计划三年内(nèi)培育10家以上标杆(biāogān)出海品牌(pǐnpái)企业、20家以上产业带品牌企业。以兰华集团为例,其五金工具通过速卖通平台直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,海外(hǎiwài)订单量暴涨(bàozhǎng)300%,品牌溢价显著提升。目前,园区已推动20家本地企业注册速卖通店铺,并计划三年内实现跨境贸易额从10亿元(yìyuán)、15亿元到20亿元的阶梯式增长。“过去(guòqù)临沂商品靠外贸公司‘单打独斗’,现在通过产业园‘组团出海’。”蔺天一说。
企业的蝶变(diébiàn)离不开(líbùkāi)改革魄力。沂河新区以“十大集成改革”为引擎,打出土地(tǔdì)盘活、审批提效、基金扶持的“组合拳”:2024年完成4700亩闲置低效用地清理,通过政府收储、司法处置等创新路径,将“土地存量”转化为“发展增量”,工业供地面积居全市(quánshì)第一,保障97个项目(xiàngmù)落地。其中,金利液压等企业亩均产值从“零”跃升至(zhì)百万元级。
在资金端,沂河(yíhé)新区设立6.8亿元智能制造产业(chǎnyè)(chǎnyè)基金,以“以投带引”模式撬动社会资本4.6亿元,形成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”的(de)良性生态。在营商环境上,同样敢为人先(gǎnwéirénxiān)。沂河新区推出“跨域一次办(bàn)”、“帮代办”服务,审批环节减少67%,时限压缩60%,减少申请材料46%;针对重点企业开通“绿色通道”,使项目开工时间缩短30%。这一系列举措让全区新增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5个,特色园区(yuánqū)经验走在全国前列。“未来产业的竞争,本质是生态的竞争。”沂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苗晓峰(miáoxiǎofēng)表示。2025年,沂河新区将深化“十大牵引性集成改革”,剑指“千亿工业”目标,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跨境电商(diànshāng)综合试验区(shìyànqū)。
夜幕下,速卖通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的(de)灯光与格力生产车间的机械臂交相辉映(jiāoxiānghuīyìng),勾勒出沂河新区“智造崛起”的壮美图景。这里既有传统制造业的硬核升级,也有新兴产业的锐意突破,更有一方政府以改革(gǎigé)破局、以创新赋能的担当。当“求实创新、走在前列”的誓言化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,沂河新区正以澎湃动能,向着“千亿(qiānyì)工业”进发。
改革破局,“筑巢”引企园区(yuánqū)兴
□ 本报记者 王思晴(wángsīqíng)
本报(běnbào)通讯员 万发真 王文远
5月6日,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源顺科技”)的新项目建设现场(xiànchǎng),一片繁忙景象(jǐngxiàng)。“车间主体已经建成,预计本月底就能投产(tóuchǎn)。”该公司总经理张晓说,“老厂区空间有限,产量(chǎnliàng)跟不上订单量。搬到(dào)仪表产业园后,土地紧张的难题就解决了,发展空间更足了。”
特色产业园(chǎnyèyuán)区(yuánqū)是加速产业引育(yǐnyù)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(zàitǐ)。去年(qùnián)以来,临沂沂河新区把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突破工业、做(zuò)强镇域、激发干劲的主阵地,打造凤凰五金智造产业园、仪表产业园、循环经济产业园、智能制造产业园、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天河智能产业园等“11+1”个特色产业园区,并用体制机制改革这关键一招,让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有活力。
企业为何愿意进园区?能否保障(bǎozhàng)企业对土地、资金等要素的使用需求,成为入园企业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。用地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“硬骨头”,为破解用地难题,沂河新区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再(zài)利用开发工作,通过(tōngguò)拆迁、盘活(pánhuó)、出让一体化土地使用模式,既保障好项目顺利用地,又(yòu)确保土地集约(jíyuē)高效利用。“我们今年所有项目招引(zhāoyǐn)、落地,没有出现(chūxiàn)因拿地受影响的情况。”临沂沂河新区经发科技局局长、党组书记张阳说,2024年以来,11个特色产业园区出让盘活土地3388.6亩,有力保障了项目在园区落地、扩产。
除了(le)要素保障,行政(xíngzhèng)审批服务改革让服务窗口前移,也是源顺科技把新厂区建在仪表产业园的(de)关键原因。“还没进入园区,园区服务就从行政审批环节开始了。现在新项目都快投产(tóuchǎn)了,我们却一次都没去过行政审批服务局。”张晓说。
不去行政审批服务(fúwù)局,审批服务如何开展?“仪表产业园(chǎnyèyuán)离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距离较远,我们就(jiù)在产业园所在的白沙埠镇(zhèn)设置了一个办事窗口,企业人员不出镇就可以办理相关业务。”临沂(línyí)沂河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四级主管岳朋说,“还有部分业务,我们去企业现场办理。”此外,沂河新区为(wèi)19个项目量身定制“分阶段施工许可”方案,开工时间(shíjiān)平均提前45天;“项目管家”提供现场帮办服务,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当天,实现工程规划、施工许可等“八证齐发”;全年保障1150余项重点审批事项高效办结,帮代办、上门办、延时办共110余次,真正把“问题清单(qīngdān)”转化为企业的“满意(mǎnyì)清单”。
此外,为(wèi)给(gěi)园区企业更好地提供保姆式、店小二式服务,沂河新区推动体制机制改革,将每个园区确定一个镇(街道)或一个产业中心作为管理服务主体,分别对接凤凰(fènghuáng)五金智造产业园、仪表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,出台《支持镇域(zhènyù)经济(产业园区)高质量(gāozhìliàng)发展(fāzhǎn)十条措施》,重点围绕土地盘活、招商引资、项目建设、园区融资等方面,让每个镇(街道)、产业中心在一个标准(biāozhǔn)下各展所长。同时,推动财力下沉,完善镇(街道)财力激励保障(bǎozhàng)办法,对地方收入、土地出让、园区建设、“三资”清理(qīnglǐ)等方面产生的收益,按比例划归镇(街道),充分激发镇(街道)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
改革破局,“筑巢”引企园区兴。“搬到新园区,项目建设进度快,政府服务更有保障了,企业发展(fāzhǎn)空间(kōngjiān)更足。”张晓说。
搭建临沂(línyí)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
□ 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王思晴
本报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艾宏斌 万发真
“这里是(shì)北方第一个、全国(quánguó)第六个速卖通官方产业园。”近日,山东(shāndōng)兰华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蔺天一说,“前不久,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(临沂(línyí))跨境电商产业园举办了首次线下招商培训活动,吸引了200家企业参与。”
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(临沂)跨境电商产业园的落地运营,是临沂综合保税区搭建外向型经济发展(fāzhǎn)平台,抓改革创新、促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之一(zhīyī)。“临沂综合保税区作为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,将充分发挥功能集成、政策(zhèngcè)叠加、服务便捷等优势,全力(quánlì)助推临沂商城国际化。”临沂沂河(yíhé)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晓锋说。
临沂综合保税区突破跨境电商,重点推动速卖通(sùmàitōng)北方首个(shǒugè)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亚马逊北方首个出海创新(chuàngxīn)(xīn)中心高效运营,积极对接TikTok、Shopee等主流平台(píngtái)(píngtái),大力发展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,带动全市板材、五金、仪表、机械等企业(qǐyè)“触网”全球(quánqiú),拓展海外市场。全球速卖通是阿里巴巴(ālǐbābā)旗下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零售平台,成立于2010年,被卖家称为“国际版(guójìbǎn)淘宝”。去年底,临沂沂河新区与阿里巴巴携手,共同催生了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(临沂)跨境电商产业园,并制订了“新主体孵化与培优计划”,将在三年内打造10家以上标杆(biāogān)出海品牌企业、孵化20家以上产业带品牌企业、40家以上中国好卖家企业;产业园跨境贸易计划进出口额首年破10亿元、次年破15亿元、三年破20亿元。
此外,临沂综合(zōnghé)保税(bǎoshuì)区不断优化外贸服务。充分发挥象屿沂蒙供应链、城发国际供应链、沂蒙产业(chǎnyè)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载体的作用;加快构建以鲸宝国际、远海智慧物流园等项目为依托的“公铁海”多式联运格局;促成山东电子口岸(kǒuàn)“沂贸通”、中信保“跨采宝(cǎibǎo)”等平台落地(luòdì),为外贸企业和商户提供(tígōng)通关、物流、金融(jīnróng)等一揽子便利化服务。同时,配套设施加速提升。临沂综合保税区加快公共保税仓(cāng)和保税物流仓建设,开通“保税直通车”,降低货物入区(rùqū)短倒成本,助力企业实现提前退税。支持临工、兰华等企业设立海外仓,完善海外仓储物流网络。加快“数字综保”建设,为全市外贸企业提供数字化作业系统,实现数字报关、智慧物流、智能仓储、口岸联动(liándòng)的互联互通,助力外贸企业降本增效。
□记者 杜辉升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万发真 报道
位于临沂沂河新区的卡亚洛文创公司,从室内装饰画干起,发展成装饰画订单量破500万单,年产值达5亿元(yìyuán)的公司。如今,企业在建设集文创研发、创业孵化、供应链绿色赋能、智能物联、知识沉淀、大数据分析应用等(děng)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聚合型绿色赋能园区(yuánqū),预计可实现年营收(yíngshōu)15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(gǎngwèi)2000个。企业负责人李振钦说:“企业的发展,得益于(déyìyú)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。” 


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